你的位置:江南怎么读 > 新闻动态 > >中俄联盟铁板块,特朗普“拉打”策略能否奏效?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中俄联盟铁板块,特朗普“拉打”策略能否奏效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35

特朗普的那句从历史学到阻止俄罗斯与中国走近的重要性,听起来像是某种战略宣言。但问题在于,他真的理解这段历史吗?更重要的是,他看清楚当下中俄关系的深度了吗?试图通过联俄抗中来挽救美国霸权,这一策略真能奏效,还是只是自欺欺人的幻想?

冷战时期,美国确实靠分化对手大获全胜。尼克松访华、联手中国牵制苏联,这招棋堪称经典。然而,时代变了,现在还能简单复制过去的套路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今天,中美、中俄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利益结构已经完全不同,更别提全球格局也早已不是冷战时那副样子。

先看中俄关系本身。这并非特朗普想象中的松散联盟,而是一种由共同利益和外部压力催生出的深度合作。从经济到军事,再到外交,两国几乎无缝衔接。2023年,中俄双边贸易额飙升,本币结算比例突破70%,美元直接被绕开。不再依赖美元体系,这是动摇美国金融霸权根基的一步。而在军事领域,从联合军演到高端装备技术共享,两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协同能力。不仅如此,在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方面,也达成了战略互助。这些都说明,中俄正在打造一种不结盟但高度协作的独特模式这一点,是冷战时期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无法相比的。

推动这种伙伴关系加速深化的是谁?很遗憾,正是美国自己。从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开始,到后来的贸易战、科技封锁,以及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的全面制裁,美西方将两国一步步逼向彼此。本以为施压会让它们各自妥协,但结果却适得其反:俄罗斯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,中国则获得了一位坚定不移的大宗能源供应商。在这个过程中,它们不仅抱团取暖,还发现了更多可以展开长期合作的新领域,比如基础设施建设、新兴产业投资以及全球治理议题上的默契配合。

普京对此毫不掩饰。他多次明确表示,与中国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并非临时起意,而是基于长远考量。这不是短期交易,而是一项经过精心设计的发展计划。同时,他还直截了当地拒绝任何试图制造裂痕或破坏信任的行为。我们不会为了讨好第三方而改变方向。这是他的态度,也是整个俄罗斯政府传递的信息。所以,拉拢俄罗斯孤立中国?听上去很聪明,但现实操作难如登天。

国际舞台上,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不得忽视,那就是欧亚大陆正在悄然形成以中俄为轴心的新秩序布局。在这里,大规模经济网络横贯东西,对冲着美日同盟;背靠背式防御机制有效抵御北约扩张;甚至连广阔的新兴市场地区,也逐渐倾斜向这个新阵营。换句话说,不仅海空优势受限,美国传统地缘政治逻辑也被打破。如果说二十年前还有人担忧中国威胁论和俄罗斯复兴梦哪个更棘手,那么如今,它们已成为相辅相成的一体化挑战且都是针对美国主导地位而来的。

那么回头看看特朗普所谓历史经验带来的启示。他认为,只要找到机会撬开墙角,就能瓦解敌方联盟。但他低估了一件事:现代版中俄关系并不像冷战期间那样脆弱,更不像表面看来那般单纯。一切迹象显示,这种合作早已超越短期利益驱动,其内核具有极强稳定性。而所有这些,都源于双方对抗共同威胁所建立起来的不言之信任。当你看到两国频繁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西方提案,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时,你就该明白,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命运捆绑得多么紧密了。

所以,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联兄弟挡老大的剧本注定行不通。当然,对于特朗普来说,也许他真正关心的问题从来不是成功率,而是如何用这样的口号吸引选票罢了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当美西方持续强化围堵政策,却没有足够智慧调整策略时,又怎能指望他们破解眼下这场困局呢?

读者可能会问,那未来呢?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,会不会彻底改写世界秩序,又或者最终导致不可控的大冲突出现?没人能够给出确定答案。但至少,有一点值得思考:是不是时候重新审视那些过时却仍占据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框架,并承认一个事实新时代需要新规则,新挑战需要新解决方案。而其中最核心的一条,就是不要总想着用昨天的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。



上一篇:Figure AI推出Helix模型,让机器人“秒懂”世界!
下一篇:81岁日本老翁驾机强闯钓鱼岛 中国海警雷霆出击震撼全球
友情链接: